你好,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80后二胎宝妈,三年抱两,生了两个男孩。生完一胎的时候,也出现了产后抑郁的症状,动不动就想发火,烦躁不安,焦虑,整天把自己关起来,害怕出门。其实大概有一半的女性在生完孩子后,都会出现产后抑郁的症状,有些人2-3个月左右会自行恢复,有些人要1-2年才恢复,严重可能要靠药物治疗。新手妈妈出现了产后抑郁的症状也不要着急,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了解产后抑郁产生的原因,有什么症状,对应自己的严重程度,做相对应的治疗,一般都可以恢复的。产后抑郁的产生原因1.生理因素女人由怀孕到分娩,体内雌性激素的变化非常大,很容易让女人产生抑郁焦虑的症状。

2.没做好“为人母”心理准备的有很多这样的情况,原本夫妻俩并没有操持要孩子,然则不经意间就怀孕了,宝宝来的突然,来的让人毫无准备,孩子出生后,忙的手忙脚乱,面对宝宝的哭闹,宝宝的睡眠问题,无从释手,面对突如其来的,涨奶,堵奶,发烧,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来,让没有准备的妈妈,应接不暇,很容易就出现的抑郁焦虑症状。3.夫妻关系我觉得夫妻关系不和睦,是造成女人产后抑郁的主要原因。比如,我吧。产后抑郁,动不动就发脾气,但是我只会对我老公发脾气,经常吵架,女人生气都是给老公气出来的。生气多了,自然就抑郁了。4.婆媳关系婆媳关系,家家都要面对的题目,只不过有轻有重而已。

多少美好的家庭,婚姻,都是因为婆媳关系给破坏的。我产后抑郁有大部分原因就是婆媳关系,婆媳育儿观念的矛盾。矛盾多了,心情就不好了,抑郁也就来了。5.睡眠问题自从有了孩子,我就没睡过好觉,喂奶,换尿片,孩子大了,踢被子,各种问题,睡不安稳。不抑郁才怪。对于产妇来说,睡眠不足,失眠等问题。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,情绪失控,抑郁,焦虑,烦躁。产后抑郁的症状如果产妇有以下表现,很可能就是产后抑郁了1情绪变化产妇总是表现出一种负面情绪,比如不开心、空虚、寂寞、沉闷、等等。此外还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大发雷霆。态度冷淡,绝望。

丧失信心,觉得没有自我价值,什么事情都做不好。2认知变化对日常生活或者各种娱乐失去兴趣,并且经常感到自卑、自责,脑袋反应迟钝,思考问题非常困难,并且总是杞人忧天,对生活的失去兴趣和信心,健忘,精力分散,心不在焉,不能集中精力做事。3行为变化产妇很难定下心做一件事情,即便有各种理想和报复,也不愿认真付诸行动,想要去和别人交流,但是又缺乏勇气和信心。丧失完成目标的动力,精力,和兴趣。4身体变化产妇出现失眠、头疼、眼花、耳鸣,疲劳等一系列的问题,都是抑郁情绪的表现。抑郁症有轻重程度之分,就算宝妈有抑郁症的一些症状,也不要着急,很多宝妈在家人的帮助下个自我努力下都能走出阴霾,对抗抑郁。
缓解产后抑郁的方法1.焦点转移:忘记不好的,不愉快的事情,不要把精力都放在不好的事情上,越想不愉快的事情,心情越不好,心情越不好,越容易钻牛角尖,情绪越容易低落,陷入恶性循环中。比如,我产后抑郁的时候,家婆总是什么事都怪我,这不可以吃,那不可以做的。越想越生气。后来就想着,她也是为了我小孩,爱我小孩。害怕我吃了什么对小孩不好才这样的。慢慢就想开了。2.倾诉宣泄:找好友或亲人交流,尽情宣泄郁闷情绪,大哭一场也无妨,说出来,哭出来就好多了。每次跟老公,家婆有矛盾的时候,我就带着我小孩出去几天,找闺蜜聊天,去闺蜜家住几天,或者回娘家住几天,跟闺蜜,家人把不好的情绪说出来。
3.行为调整:有研究表明,运动是可以治疗抑郁症的,产后不可以做剧烈运动,但是可以做些中低强度有氧运动,比如,瑜伽,非常合适产后抑郁的人做。我就是通过产后瑜伽,走出抑郁情绪的。也可以通过,打坐,冥想正念,听舒缓的音乐来改善。4.提升自己:不要整天都围着孩子转,而忽略了自己,要适当的调整,改变自己的生活内容。每天把孩子完全交给丈夫或家人照顾,几个小时,自己放松心态,可以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,比如,阅读,学习。不仅能提升自己的能力,还可以缓解抑郁焦虑的情绪。5.求助心理医生:如果抑郁情绪非常严重了,总是失眠,头痛,有轻生的念头,就要咨询专业医生了。
总之,宝妈要是出现了产后抑郁的症状,不要着急,放松心情,多跟家人沟通,多运动,多学习,转移注意力,慢慢会好的。我爱学习,爱运动。注重科学育儿,欢迎关注,交流更多育儿知识。